网站首页| 师大主页|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师资队伍

汤庆鑫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8-23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7年11月

职 称 教授 单 位 物理学院

专 业 物理化学 办公电话

传 真
E-mail tangqx@nenu.edu.cn
个人情况综述



  汤庆鑫,教授,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光刻的柔弹性电子器件与电路集成。 

  自2007年开始从事有机单晶微纳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发现电子辐射对于有机材料的电性能损伤,并开发了多种有机单晶器件制备新方法,成功制备了国际上首个有机微纳单晶器件,于2010年开始从事基于有机材料的柔性电子器件和电路研究,致力于将现代电子产业中广泛使用的光刻技术引入到有机柔弹性材料中,推动了电子皮肤、人工智能、可穿戴电子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新型弹性光刻电极制备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三维可贴合有机单晶晶体管、可贴合有机单晶电路、液相可贴合有机单晶晶体管阵列、透明可贴合有机晶体管、制备了目前世界上性能最高的液相超薄超轻有机场效应器件,实现了国际上第一个全光刻、底栅顶接触随形贴合有机晶体管,其光刻密度为当时随形贴合器件中的最高值,并且基于有机材料制备了国际上首个可拉伸人工突触、首个柔弹性可贴合有机突触晶体管,制备了首个柔性贴合人造器官损伤记忆系统,充分发挥了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气体传感领域的特性,从应用角度解决了有机半导体室温响应/恢复慢的性能限制,开辟了有机半导体在智能电子皮肤中的全新应用前景。

  多项研究成果已经以第一作者在Adv. Mater.(8篇) 、J. Am. Chem. Soc. (1篇)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技术已授权中国专利10项,美国专利2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60余篇,他人引用近1600余次。



学习工作简历


2010年9月: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
2008年9月:       特聘教授,湖南大学
2007年12月-2010年8月: 博士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2007年7月-2008年8月: 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004年9月-2007年7月: 博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001年9月-2004年7月: 硕士,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
1997年9月-2001年7月: 本科,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


教学工作




主要科研方向



纳米器件与电路

主要科研项目



1. 2007年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负责人

2. 2008年 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中心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负责人

3. 2009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4. 2009年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5. 2009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6. 2011年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启动专项资金,负责人

7. 2011年 吉林省人才开发资金,负责人


主要科研成果





代表性文章
1.Q. X. Tang, et al. “High performance air stable n-type transistors with asymmetrical device configuration based on organic single crystalline sub-micro/nanometer ribbons”, J. Am. Chem. Soc 2006, 128, 14634. (SCI影响因子:8.58)

2.Q. X. Tang, et al. “Assembly of nanoscale organic single-crystal cross-wire circuits”, Adv. Mater. 2009, 21, 4234. Cover paper. (SCI影响因子:8.379)

3.Q. X. Tang, et al.“High performance air stable amb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of organic single crystalline ribbons with air-gap dielectric” Adv. Mater. 2008, 20, 1511. (SCI影响因子:8.379)

4.Q. X. Tang, et al. “Micrometer- and nanometer sized organic single crystalline transistors”, Adv. Mater. 2008, 20, 2947. (SCI影响因子:8.379)

5.Q. X. Tang, et al. “Photo switches and phototransistors of organic single crystalline sub-micro/nanometer ribbons”,Adv. Mater. 2007, 19, 2624. (SCI影响因子:8.379)

6.Q. X. Tang, et al. “Low threshold voltage transistors based on individual single-crystalline submicrometer-sized ribbons of copper phthalocyanine”, Adv. Mater. 2006, 18, 65. (SCI影响因子:8.379)

7.Q. X. Tang, et al.“In-situ patterning organic single crystalline nanoribbons on SiO2 surface for various architectures and high quality transistors”, Adv. Mater. 2006, 18, 3010. (SCI影响因子:8.379)

8.Q. X. Tang, et al. "Organic Nanowires: Organic Nanowire Crystals Combine Excellent Device Performance and Mechanical Flexibility" small 2011,7,162, cover paper(SCI影响因子:6.171)

9.Q. X. Tang, et al. “Individual SnO2 nanowire transistors fabricated by the gold microwire mask method”,Nanotechnology 2009, 20, 245205. (SCI影响因子:3.137)

10.Q. X. Tang, et al. ,“Air/vacuum dielectric organic single crystalline transistors of copper-hexadecafluorophthalocyanine ribbons”, Appl. Phys. Lett. 2008, 92, 083309. (SCI影响因子:3.554)

11.Y. J. Zhang, Q. X. Tang (通讯作者), et al. “Hybrid bipolar transistors and inverters of nanoribbon crystals”, Appl. Phys. Lett. 2009, 94, 203304. (SCI影响因子:3.554)

12.Z. Y. Liao, Q. Wan, H. X. Liu, Q. X. Tang(通讯作者), “Realization of size controllable graphene micro/nanogap with a micro/nanowire mask method for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9 (2011) 103301. (SCI影响因子:3.554)

合作文章:共19篇

Adv. Mater. 5篇 (影响因子:8.379)           
J. Am. Chem. Soc. 3篇 (影响因子:8.58)       
Adv. Funct. Mater. 1篇 (影响因子:6.99)
Chem. Mater. 1篇 (影响因子:5.368)
J. Mater. Chem. 2篇 (影响因子:4.795)      
J. Phys. Chem. B 1篇 (影响因子:4.224)
J. Phys. Chem. C 1篇 (影响因子:4.224)
Appl. Phys. Lett. 1篇 (影响因子:3.554)
Nanotechnolegy 1篇 (影响因子:3.137)        
Langmuir 1篇 (影响因子:3.898)

《自组装单分子层的电学特性》in《纳米与分子电子学手册》 科学出版社 2011 年6月



获奖信息



2007年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毕业生 

2007年度 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20人/年) 

2008 年度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50人/年) 

2008 年度 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50人/年) 

2009年度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0年度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1年度 吉林省百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引进人才 

2012年度 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 

2013年度 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2014年度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 

2016年度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0年度 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