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师大主页|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 测试管理 > 实验规章 > 正文

实验规章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增补版)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5-06-26  浏览次数:

实验室钥匙使用管理规范

1.所有房间未获得安全管理责任教师同意严禁私配钥匙。

2.开门者使用后负责关门,或在协商落实关门人员后方可离开,关门前有保障房间安全的义务。

3.房间最后离开者同样有责任关毕门窗并保障房间安全。

4.借用钥匙使用房间必须明确责任,在使用后或约定时间内及时归还。

5.原则上不得将钥匙借给实验室以外人员(含做毕业论文等的本科生),确有需要须征得房间管理教师同意。

6.到办公室460拿取钥匙要说明情况经老师批准,用后尽快放回原位。

7.钥匙遗失必须及时汇报,不得隐瞒。

实验室用水安全管理规范

1.用水期间必须有人看护,注意节约用水。

2.停水后及时关闭相关设备与水龙头等,有跑冒滴漏现象及时报修。

3.禁止向下水道倾倒固体废物、有腐蚀性或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液体。

4.纯水机等用水设备不得连夜使用,离开实验室前关毕设备进水阀门并关机。

实验室用电安全管理规范

1. 线路改造整修需由专业人员进行,禁止私接线路, 严禁在实验室使用高功率私人电器。

2. 按所在实验室用电容量配置实验设备,并适当留有余量。

3..严禁使用劣质插排,禁止连接多级插排,插排连接设备总功率不得超过2.5KW

4. 一般墙壁插座连接设备总功率不得超过4KW,超净实验室墙壁插座连接设备总功率不得超过2.5KW

5.使用新接入设备前要确认设备功率,超过2KW设备接入电路前必须经实验室工程师确认。

6.用电过程中如有跳闸现象必须报实验室工程师检查,禁止自行处置。

7.用电过程中如有异常气味(特别是超净实验室)必须及时拉闸断电,并报实验工程师检查。

8.加热、高功耗、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有人值守,未经实验工程师确认严禁仪器设备通宵用电。

9.注意防止触电,禁止湿手操作用电设备,保证插头连线接触良好,线路排布整齐。

10.电加热室设备使用必须按要求详细登记,加热使用过程中仪器使用人禁止远离并需勤于探视,发现异常及时断电并报告。

11.停电、放假或长时间不使用设备必须断电处理,条件允许要求关闭用电总开关。

12.防止短路,电器勿被水淋湿或浸入导电液体。

13.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

光源安全管理规范

1.激光

a.避免任何波长激光直接射入眼内。紫外激光尽量避免裸眼观测反射光,超过50mW的激光热效应会导致皮肤灼伤。

b.激光设备的光路调整等操作,需要在明亮无干扰的环境下,佩戴在使用激光场合下必须的护目镜进行。测试人员应在站立状态下利用打印纸的荧光效应观测光斑位置。 

c.激光的光路应避免人眼高度的位置。激光光路需要高出地面1米(大概在人体腰部附近),当激光光路运行中不要从激光下面穿行。同时,为了在预计光路通过的地方防止不必要的辐射,应当提前设置障碍物等。

d.为了使激光束的光反射最小化,可以使用反光率较小的材料,比如黑色材料。

e.当使用激光进行实验的时候,应在实验室入口处且不影响交通便利的醒目位置标示出“激光正在使用中”等字样的提示。

2.紫外灯。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均有强伤害作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正视光源,必须在光源下操作时要遮挡皮肤,使用特制的防护面罩、防护镜。千万不要用石英玻璃为原料制作的防护器材,因石英玻璃对紫外线的透过率在80%以上,而普通玻璃对紫外线几乎不能通过。

3.红外灯。烘烤时严禁眼睛直视及用手触摸,严禁灯下湿手操作,严禁烘烤易燃易爆品。
4.
氙灯。氙灯内充有高压气体,故在装卸运输时,尤其在装机时避免碰撞,工作时应置于散热良好的罩内,并确保石英泡壳和接触点清洁,以防爆炸。

 

化学合成实验室安全细则

化学合成实验室由于其存放、使用物品的特殊性,具有诸多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事故发生,会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人员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不可弥补的伤害。安全事故造成的原因大多都是由于实验室人员的疏忽和不当操作造成的。为保证实验室和大家的安全,最大限度避免灾难的发生,特制定以下细则:

一、防火

  1.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电源线路是否正常。严格遵守安全用电规程,防止因电火花、短路、超负荷引起火灾。

  2. 严禁在水槽附近放置插线板,连接用电器。

  3. 同时使用多台较大功率的电器(如马弗炉、烘箱、电炉、电热板)时,要注意线路与电闸能承受的功率,较大功率的电热设备应分流安装于不同电路上,电路负载不明情况下应请示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4. 加热、蒸馏及有关用火或电热的工作进行过程中,至少要有一人负责管理,以防意外,严禁离人操作。

  5. 加热设备应明确标出额定的加热温度。

  6. 加热设备周围严禁放置可燃、易燃物及挥发性易燃液体。

  7.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二、防爆

  1. 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

  2. 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 

  3. 反应釜工作时外加热的温度建议不超过200 oC 加热速率:≤5 oC /min,降温速率:≤5 oC /min ,反应完成时待釜体自然冷却到室温,方可开启釜盖,绝对不能带压拆卸。釜内填充度不要超过80%。安全压力为3 MPa。对瞬间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体或高温易燃易爆的化学反应,以及超高压、超高温或介质中含氯离子、氟离子等对不锈钢产生腐蚀严重的反应要格外注意。

  4. 不确定的反应必须先跟导师商量、确认,排除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后,方能进行。

  5. 冰箱内严禁储存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经常检查和清理冰箱内存放的危险化学品并且做到包装容器的密闭良好。冰箱中严禁存放的化学药品包括低沸点、高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如醚类、二硫化碳、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乙酸酯类、醇类等;禁水性物质,如NaK、碳化钙、磷化钙、生石灰、氨基钠、氢化锂铝等;及易燃物质。

  1. 严禁进行有爆炸危险的实验。

  2. 常见的易燃易爆化学药品目录:

  1. 强氧化性物质,如:氯酸盐、高氯酸盐、无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硝酸盐、高锰酸盐、高氯酸等,因加热、撞击容易发生爆炸;与还原性物质或有机物混合,易氧化发热而着火与故要远离烟火和热源。氯酸盐类物质与强酸作用,产生ClO2,而高锰酸盐与强酸作用,则产生O3,可能发生爆炸;过氧化物与水作用产生O2,与稀酸作用,则产生H2O2并发热,易着火。

  2. 强酸性物质,如:HNO3H2SO4HSO3ClCrO3,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等物质混合放热易着火。

  3. 低温着火性物质,如:P(黄磷、红磷)、S(硫黄)、金属粉(MgAl等)、金属条(Mg)等,受热及与氧化性物质混合,易着火,所以,要远离热源或火源。要把它保存于阴凉的地方。

  4. 自燃物质,如:有机金属化合物RnMR=烷基或烯丙基,MLiNaKRbSeBAlGaTlPAsSbBiAgZn)及还原性金属催化剂(PtPdNiCu—Cr)等,接触空气就会着火。初次使用时,必须请有经验者进行指导,且不可将可燃性物质置于其附近。

  5. 禁水性物质,如:NaKCaC2(碳化钙)、Ca3P2(磷化钙)、 CaO(生石灰)、NaNH2(氨基钠)、LiAlH4(氢化锂铝)等。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水反应,会放出氢气而引起着火、燃烧或爆炸;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乙炔,会引起着火、爆炸;磷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磷化氢(PH3为剧毒气体),由于伴随着放出自燃性的P2H4而着火,从而导致燃烧爆炸;金属氢化物之类物质,与水(或水蒸汽)作用也会着火;生石灰与水作用虽不能着火,但能产生大量的热,往往使其它物质着火。

  6. 易燃性物质,如:有机溶剂、羰基镍、烷基铝、煤油等,由于着火温度及燃点极低而很易着火,所以使用时,必须熄灭附近的火源。因为沸点低,爆炸浓度范围较宽,引起的火灾很难扑灭,因此,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免其蒸气滞留在使用场所。

  7. 低沸点醚类溶剂,如乙醚、石油醚等,易挥发,密度大,在通风不良的实验室内使用或在电冰箱内存放以上溶剂会因蒸汽累积带来爆炸危险。

三、防毒

  1. 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毒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进入人体而对人体造成危害。HF 侵入人体,将会损伤牙齿、骨骼、造血和神经系统;烃、醇、醚类等有机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麻醉作用;三氧化二砷、氰化物、氯化高汞等是剧毒品,吸入少量会致死。因此,必须加强实验前准备和实验过程操作安全学习。实验开始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性能和防护措施。开展任何新实验前,需向导师详细介绍实验计划,讨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案。

  2. 使用和处理有毒气体(如H2SNONO、臭氧、SO2CO、浓HCl氨气、HF)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并加气体吸收装置,并穿戴好防护用品。尽可能避免蒸气外逸,以防造成污染。

  3. 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必须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 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

  5. 剧毒药品,如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应由专人保管,建立使用登记制度,使用时要戴乳胶手套,并准备好解毒药品。

  6. 磷化钙、磷化铝吸水后放出剧毒的磷化氢,氰化物(如NaCN)吸水后能产生氢氰酸,故应放在干燥器中密封保存。使用它们时不仅要戴乳胶手套,还应带防毒面具。

  7.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冰醋酸等都会腐蚀皮肤,使用时必须穿好实验服、戴好厚壁耐酸手套和防护眼镜,防止溅入眼内。

  8.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接触(EB)溴化乙锭,及在遗传学实验接触的秋水仙素,均为致癌物质,做这样的实验不能让药品接触到皮肤上;在电泳的实验中,单体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均为神经性毒物,接触皮肤均有吸收,做实验时,格外注意,万一接触,用流水冲洗5分钟。

  9. 称量药品时应使用工具,不得直接用手接触,尤其是毒品。

  10. 绝对不充许口尝鉴定试剂和未知物。

  11. 不容许直接用鼻子嗅气味,应以手煽出少量气体。

  12. 对使用过剧毒物质或强腐蚀性物质的容器等应由使用人及时清理干净。

记住!所有的化学实验,都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严禁实验室内饮食。

四、废弃物处理

(一)化学、生物类废弃物的管理与注意事项

4.1.1. 处理原则:

  1. 废弃物应按照相应性质进行分类,并制定不同的处理方式。

  2. 委托外部处理的废弃物,需专人负责(各研究组有专人负责,电话可以贴在废液储存处,废液集中处理,定期更换废液桶,并需要填写相应的记录。

  3. 尽量回收溶剂,在对实验没有妨碍的情况下,把它反复使用。

  4. 要选择没有破损且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

  5. 根据废液性质确定储存容器和储存条件,不同废液一般不允许混合,应避光、远离热源,以免发生不良化学反应。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尤要十分注意。

  6. 废液储存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写明种类、储存时间等。

  7. 为了方便处理,实验室废弃物需按下列细则分类:

  1. 含卤素类有机溶剂(如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四氯化碳、氯苯等),应标注类别并放置于密封的玻璃容器中,尽快统一处理;

  2. 含醚类有机溶剂(如乙醚、石油醚等),应标注并放置于密封的玻璃容器中,尽快统一处理;

  3. 毒性较大有机溶剂(如苯类、甲醇等),应标注并放置于密封的玻璃容器中,尽快统一处理;

  4. 一般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己烷等):放置废液桶中集中处理;

  5. 重金属溶液,及含重金属实验样品,按照下述处理方法处理后放入废液桶中集中处理;

  6. 生物实验后的培养基,接触过菌种的实验用品、材料进行灭菌处理,可以当垃圾处理;

  7. 盛装试剂的废弃容器,实验室统一放置规定区域(待定);

  8. 固体样品处理,含有过期药品、实验制备的固体样品等应放入实验室指定位置待统一处理;

  9. 一般实验用品:玻璃品、枕头、棉球、滤纸等如接触有毒物质应通过冲洗之后废弃,冲洗液放入相应废液瓶(桶)中存放。

  1. 含重金属等的废液,将其有机质分解后,作无机类废液进行处理。

  2. 对硫醇、胺等会发出臭味的废液和会发生氰、磷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废液,以及易燃性大的二硫化碳、乙醚之类废液,要把它加以适当的处理,防止泄漏,并应尽快进行处理。

  3. 下面所列的废液不能互相混合:

过氧化物与有机物;

氰化物、硫化物、次氯酸盐与酸;

盐酸、氢氟酸等挥发性酸与不挥发性酸;

浓硫酸、磺酸、羟基酸、聚磷酸等酸类与其它的酸;

铵盐、挥发性胺与碱。

含有过氧化物、硝化甘油之类爆炸性物质的废液,要谨慎地操作,并应尽快处理。

(二)处理方法:

1. 含汞废弃物的处理

废液中汞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05mg/L(Hg)

处理方法: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FeSO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可以直接回收金属汞。

若不小心将金属汞散落在实验室里(如打碎温度计)必须及时清除。如用滴管或用在硝酸汞的酸性溶液中浸过得薄铜片、铜丝收集与烧杯中用水覆盖。散落在地面上的汞颗粒应撒上硫磺粉,生成毒性较小的硫化汞;或喷上用盐酸酸化过的高锰酸钾溶液(5:1000体积比),过12小时后清除;或喷上20%三氯化铁水溶液,干后再清除(但该方法不能用于金属表面,会产生腐蚀)。

2. 铅、镉

(1)含镉废液的处理:

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石灰或碳酸钠,调节pH值至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变为难溶的Cd(OH)2沉淀。分离沉淀,将清液存放到重金属废弃溶液桶内存放,固体沉淀按照固体废弃物分类存放处理。

 (2) 含铅废液的处理:

在废液中加入消石灰或碳酸钠,调节至pH值大于11,使废液中的铅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04)3(凝聚剂),将pH值降至7-8,则Pb(OH)2Al(OH)3共沉淀,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固体沉淀按照固体废弃物分类存放处理

3.

含铬废液中加入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铁屑,在酸性条件下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使三价铬形成Cr(OH)3沉淀,清液可排放。固体沉淀按照固体废弃物分类存放处理。

4. 三氯甲烷

将三氯甲烷废液一次用水、浓硫酸(三氯甲烷量的十分之一)、纯水、盐酸羟胺溶液(0.5% AR)洗涤。用重蒸馏水洗涤两次,将洗好的三氯甲烷用污水氯化钙脱水,放置几天,过滤,蒸馏。蒸馏速度为每秒1~2滴,收集沸程为60~62摄氏度的馏出液(标框下),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不可用橡胶塞)。

废液管理咨询电话15504316916,单桂晔

实验室个人伤害防护

  1. 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全棉质工作服,工作服应经常保持整洁,禁止穿工作服进入公共场所,尤其是学生活动室和会议室。

  2. 涉及到有毒试剂及接触酸、碱等腐蚀性药品时,必须配戴厚壁耐酸橡胶手套。

  3. 在进行任何有可能碰伤、刺激或烧伤眼睛的工作时,必须戴防护眼镜。

  4. 进行易燃、易爆、毒气产生等危险实验时需带口罩,必要时可带防护面罩。

  5. 严禁在化学合成室穿露脚面的鞋,严禁穿高跟鞋、超短裙及及地长裙,长发必须束起。

  6. 严格禁止实验室内吸烟或饮食。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

  7. 严禁在冰箱和冰柜内存放个人食品。

  8. 实验室需配备急救医药箱,实验室人员要熟悉其放置位置并确保能够熟练使用。

  9. 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10. 做实验时应打开门窗或换气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易挥发有害液体的加热和易产生严重异味、易污染环境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1. 使用电器时,谨防触电。不要在通电时用湿手或物体接触电器或电插销。实验完毕,应将电器电源切断。

  12. 液氮常用作制冷剂。制冷剂会引起冻伤,少量制冷剂接触眼睛会导致失明,液氮产生的气体快速蒸发可能会造成现场空气缺氧。使用和处理液氮时应注意: A.戴上绝缘防护手套。B.穿上长度过膝的长袖实验服。C.穿上过脚踝不露脚面的鞋,戴好防护眼镜,必要时戴防护面罩。D.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流畅,倾倒方向不要站人。

     

发生事故时的应对策略

  1. 在实验室里,如果有意外发生,应该首先蹲下。因为一般实验台都有一定高度,如果爆炸,蹲着也许可以躲避爆炸飞出的玻璃等伤害,也可以增加对气浪的抵抗力;

  2. 大的突发事故,人身安全才是最主要的。首先尽快离开事故现场,等事故得到控制之后再来处理其他事情;

  3. 切记,大的突发事故,勇敢的冲出去。在事故未得到控制之前,不要返回现场如拿东西等;

  4. 听从指挥;

  5. 不要使用电梯。事故时候,很可能会断电,如果正在使用电梯,很可能被困在里面出不来;

  6. 逃离火场时,应用湿布捂住鼻子,弯腰匍匐前进;

  7. 如果火封住了门,被困室内,应该尽量想办法从窗户等出口逃走。如果实在不行,应尽可能的在室内控制火势,洒水降温,保持自己的清醒,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8. 发生重大事故,要立刻联系保卫处:85098110或报警:火警119,尽早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人员受伤应急处理

人员受伤状况下,保持冷静,并向同室人员求助。不要只顾自己安危而把伤者单独留在险境。如果伤者能够自行行走,陪伴他到安全位置进行简单处理,酌情是否需要送入医院或叫救护车。如果伤者不能自行行走且仍处于危险中,将其小心移至安全地带,迅速拨打救护电话:85099646或拨打120,并告知对方伤者所处详细位置。将危情告知隔壁实验室人员,采取相应救护措施,避免灾害进一步扩大。

  1. 创伤:伤处不能用手抚摸,也不能用水洗涤。若是玻璃创伤,应先把碎玻璃从伤处挑出。然后用酒精棉清洗,涂上红药水、紫药水(或红汞、碘酒),必要时撒些消炎粉或敷些消炎膏包扎。严重时采取止血措施,送往医院。

  2. 烫伤:伤处皮肤未破时,可涂擦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用碳酸氢钠粉调成糊状敷于伤处,也可抹獾油或烫伤膏,还可以在伤处涂上玉树油或75%酒精后涂蓝油烃;如果伤处皮肤己破,可涂些紫药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如果伤面较大,深度达真皮,应小心用75%酒精处理,并涂上烫伤油膏后包扎,送往医院。

  3. 受酸腐蚀致伤:如果沾上浓硫酸,不要用水冲洗,先用棉布吸取浓硫酸,再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洗,最后再用水冲洗。必要时涂上甘油,若有水泡,应涂上龙胆汁。至于其他酸灼伤,可立即冲洗,然后进行处理。如果酸液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后,再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送医院诊治。

  4. 受碱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如果碱溅入眼中,用硼酸溶液洗或2%的醋酸清洗。

  5. 受溴腐蚀致伤:用苯或甘油洗濯伤口,再用水洗。

  6. 受磷灼伤:用1%硝酸银,5%硫酸铜或浓高锰酸钾溶液洗濯伤口,然后包扎。

  7. 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使中毒者撤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让患者呼吸新鲜的空气。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吸入硫化氢或一氧化碳气体而感不适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但应注意氯气、溴中毒不可进行人工呼吸,一氧化碳中毒不可施用兴奋剂。若发生休克昏迷,可给患者吸入氧气,并迅速送往医院。

  8. 毒物进入口内:常用的洗胃液有食盐水,肥皂水,3%-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将5-10 ml稀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中,内服后,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吐出毒物,边洗边催吐,洗到基本没有毒物后服用生鸡蛋清,牛奶,面汤等解毒剂,然后立即送医院。

  9. 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将患者上衣解开进行人工呼吸,不要注射兴奋剂。当患者恢复呼吸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10. 起火:起火后,要立即一面灭火,一面防止火势蔓延(如采取切断电源,移走易燃药品等措施)。灭火的方法要针对起因选用合适的方法。一般的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或砂子覆盖燃烧物,火势大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电器设备或带电系统所引起的火灾,只能使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金属钠、钾、镁、铝粉、电石、过氧化钠等着火,应用干沙灭火;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笨、丙酮等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有灼烧的金属或熔融物的地方着火时,应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实验人员衣服着火时,切勿惊慌乱跑,赶快脱下衣服,或用石棉布覆盖着火处,伤势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